看見台灣  
  「且讓我們化為一隻鳥,一片雲,來看看我們所居住的大地。」

  台灣是我所居住的家園,在這蕞爾之島上,城市的脈動、山岳的心跳真實的躍然於地表之上。儘管在人類所居住的美麗星球上,台灣只是一個小小的黑點,但在這裡,卻每天上演著最真摯、最動人的故事。
  齊柏林的《看見台灣》讓我再次看見了台灣,跳脫出由地平線仰望高聳水泥叢林的視野,《看見台灣》讓我從高空鳥瞰這片海灣。最難能可貴的是,這視野不是第三人稱的冷眼旁觀,而是身為島人,最真切的第一人稱視野。導演將對台灣的熱愛還有靈魂注入畫面中,透過高清晰動態鏡頭的看見,我跟著他一起翻山、躍溪,感受台灣的呼吸。
  這部片斥資近億,花了三年的時間,累積400小時飛行時數,並有侯孝賢導演、吳念真導演、何國杰先生的鼎力相助。我想在導演與這些人的共同合作當中,他們對彼此必定有一種血濃於水的親情感受,這是台灣,是我們的家園,我們要用盡一生守護的地土。
  人類肉眼的視線是有限的,但透過機器設備的幫助,我們可以看見百萬分之一秒的畫面,更可以翱翔天際,從侯鳥的視角俯瞰地球。我覺得《看見台灣》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一點,不僅是「看見」,更是「視野的開拓」,我心靈的窗扉被打開了,我可以從更高的角度切入問題癥結。

  俗語說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我想《看見台灣》就是這巨人的肩膀!

  當我從高空處重新審視自我,我發現自己看得更清楚、更明白,原來過去霧裡看花的台灣經濟發展,在這一刻活生生、血淋淋攤開呈現在我眼前。為了自我的溫飽,過去我們不斷取之於山林、用之於山林,但我們又對山林思想多少?是否總認為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,從來不顧念山林的感受,而終致山林無情的反撲。
  我想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,經濟發展與自然保留本來就有永遠無法協調的問題,但當我們的生活水平已經達到一定的標準,那我們是否可以停止一些過度的開發,與過度的享受。
  《看見台灣》剝開了過去政客與媒體包裝過的糖衣,而讓我們真實看見巨木軀幹中,那被腐蝕的紋理。這是我們過去不願意看見,或者說一直刻意視而不見的。
  隨著全球暖化問題、環保意識的抬頭,有愈來愈多的人開始關注我們所居住的星球。而居住在台灣的我們,也該更珍惜我們所居住的地土。我想我們的視野不該只停留在國家文明,與人心的權欲鬥爭,我們更該因著同為人類,來為這顆藍色星球獻上我們的心力。
  只要慾望少一點點,珍惜多一點點,我想那和平也不遠了...
  離題了,但我想說的是:台灣,我愛你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波特 的頭像
    波特

    海藍的固體海洋

    波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